“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增强农村群众防电信诈骗意识,普及反诈知识,筑牢基层反诈防线,7月1日—7月6日,“防电诈”小飞侠进农家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四川省阆中市开展了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厉兵秣马待出征
7月1日至7月2日,实践团队成员集中学习最新电信诈骗案例、制作反诈科普手册及传单和设计宣讲方案;同时与阆中市花果山社会福利院、茶房楼社区居委会对接场地,协调宣传资源,为深入农家开展反诈宣传筑牢基础。
福利院中授防骗
7月3日,实践小分队走进阆中市花果山社会福利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小课堂”活动。队员们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PPT演示,通过剖析“保健品诈骗”、“养老理财骗局”等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们揭示“电信诈骗就在身边”的严峻现实。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创新采用情景模拟、有奖问答等形式,手把手教长者识别诈骗套路,传授“不轻信、不转账、及时报警”的防诈要诀。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老人们纷纷表示这些“防诈锦囊”既实用又好记。青年学子们用热情与智慧筑起反诈防线,让防范意识深入乡村长者心间,用青春担当谱写了一曲温暖人心的反诈守护乐章。
古城街头传妙招
7月4日,实践小分队深入阆中古城的大街小巷,开展“反诈知识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队员们身着统一服装,在人流如织的古城景区设立宣传点,同时分组走进商铺、茶楼、居民区,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展开宣传。他们不仅向游客、商户、居民发放精心设计的反诈宣传手册,还结合近期高发的“网络刷单”、“冒充客服”等诈骗类型,用当地方言进行生动讲解。活动现场,队员们耐心解答群众疑问,指导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累计服务200余人次,实现从青少年到老年群体的全覆盖。一句句贴心提醒,一份份宣传资料,将反诈知识化作守护平安的种子,播撒在古城百姓心间,为构建全民反诈防线贡献了青春力量。
社区入户讲防范
7月5日实践队员深入阆中市茶房楼社区,创新采用“调研+宣讲+入户”三位一体的反诈宣传模式。活动伊始,小分队与社区何书记进行专题座谈,通过深度访谈详细了解当地居民防骗意识现状及常见诈骗类型,为精准宣传打下基础。随后,队员们分组走进居民院落,结合社区老年人口较多的特点,重点针对“养老诈骗”、“医保诈”等易发案件,用方言土话演绎真实案例,将专业的防诈知识转化为“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生活常识。在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折页的同时,队员们还帮助居民在手机上设置诈骗电话拦截功能,实现“宣防结合”的立体化宣传效果,让反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实践归来悟担当
7月6日,实践小分队系统整理活动期间的影像资料,并召开实践总结座谈会。在交流环节,队员们深有感触地分享道:“在入户宣传时,一位村民提及去年险些遭遇粮食款诈骗的经历,这让我们切实体会到反诈宣传的现实意义。”另有队员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村老年群体对通俗易懂的防电信诈骗知识的迫切需求,未来应当持续开展此类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真切的感悟,既是对本次实践成效的肯定,也为后续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暮色渐染,晚霞为归途镀上温暖的金边。为期六天的“反诈飞侠”乡村行就此落下帷幕。回望这段征程,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农村反诈工作不仅需要知识的单向传递,更要以创新思维构建常态化宣传机制——要用乡亲们听得懂的方言讲述案例,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知识,让防诈意识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日常。从福利院的温情课堂到古城的流动宣传,从社区入户走访到田间地头交流,每一步都见证着青年学子守护农家"钱袋子"的初心。反诈之路没有终点,这支年轻的队伍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用担当筑牢安全防线。
来源 | “防电诈飞侠到农家”实践小分队
文案丨徐程 熊婧琪
图片 | 陈丽沙 达瓦志玛
编辑 | 李诗慧
审核 | 周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