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特辑⑭ | 旅游系—推普赋能乡村,青春助力振兴
日期:2025-09-15  发布人:团委  浏览量:641

640.jpg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打破沟通壁垒、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要素。积极响应国家鼓励青年投身基层建设的号召,2025年7月2日-2025年7月8日,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赴黑山岩村普通话燎原小分队”赴南充市阆中市黑山岩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青春之力、语言为桥,深入乡土,致力于以普通话推广促进乡村开放与发展。

前期筹备:精准调研,夯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51006103309.png

实践团队于6月14日与黑山岩村村委会对接,明确活动方案与场地安排。次日,队员分组深入村民家中开展语言使用状况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段群体。调研发现,当地存在中老年群体方言依赖性强、青少年普通话发音不准、公共语言学习资源匮乏等突出问题。团队据此优化活动设计,并备齐物资与应急预案,为后续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实践开展,多元活动,系统推普

微信图片_20251006103320.png

首日,团队在黑山岩村会议室举行启动仪式,随即开展“开口有礼”挑战活动。根据儿童年龄分层设置词语及古诗跟读内容,增强语言学习的适切性与趣味性。村民通过“一句话心愿”表达“想学普通话看世界”等真实诉求,并以《我和我的祖国》合唱收尾,有效激发参与热情。

随后,团队设计语言学习互动项目。针对儿童开展“词语接力赛”,融入农事、生活类词汇;设置多音字与农具名词认读摊位,村民通过抽卡答题强化实用词汇记忆,使普通话学习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

在“家乡记忆”分享会中,村民尝试以普通话讲述童年故事,虽不流畅却充满真情,获得团队准备的纪念奖励。“方言猜猜乐”活动回顾学习片段,寓教于乐。活动最终在“方言是根,普通话是路”的共识中升华,凸显语言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纽带作用。

闭幕仪式上,团队表彰表现优异者,组织全体合影,并专设学龄前儿童抽奖环节,进一步激发语言学习兴趣,为推普工作注入持续动力。

活动成效:语言赋能,振兴可期

微信图片_20251006103432.png

本次推普实践不仅是一场语言培训,更是一场跨越代际、融汇文化的深度对话。团队通过精准调研和多元活动,助力村民实现从“方言习惯”到“普通话自信”的转变。儿童热情参与,中老年群体积极跟进,语言正逐步成为乡村连接外界的桥梁。村民开始以普通话传播本地文化、推广农产资源,推动乡土文化现代化表达和产业升级。

更重要的是,普通话推广活动深化了文化认同与共同体意识。村民通过诵读经典、分享记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归属感和文化自信。这一实践超越语言层面,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微信图片_20251006103532.png

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以青春践行使命,推动普通话成为照亮乡村产业与文化发展的双重火炬,使“语言之桥”连通城乡,让“振兴之路”行稳致远。让每一句普通话,都跃动乡村与时代同频的脉搏,彰显青春与家国共进的力量。

来源 |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赴黑山岩村“普话燎原”实践小分队

文案丨钱欣楠 许冬晴

图片 | 扎西拥措 周文倩 罗俊杰

编辑丨李诗慧

审核 | 周平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