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在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淬炼出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智慧。这一精神以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紧密团结、艰苦奋斗为核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深入传承红色基因,引导青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同时为学校“133”发展战略注入精神动力,校团委于近日组织全校团支部开展“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读书活动,推动长征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激励青年学子勇担时代使命 。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是激励新时代奋斗者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弘扬长征精神已成为凝聚民族共识、激发奋进动力的重要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淬炼品格。
二、各系团支部学习现场
旅游系
酒店系
经济管理系
文化服务系
艺术系
三、青年感悟
翻开长征的历史篇章,那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如同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徐徐展开。红军战士们怀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跨越14个省,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渡过近百条江河,在饥饿、疾病、严寒与敌人的重重围困中浴血前行。湘江战役的惨烈、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翻越大雪山的艰难困苦,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生命的坚韧与信仰的力量。
回望历史,长征精神从未过时。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无数扶贫干部传承长征精神,深入贫困地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科技攻关的道路上,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打破技术壁垒;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守护生命健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将其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旅游系2024级大数据技术2班
王昱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英雄壮歌。1935 年 5 月,红军面临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危急局面,22 名突击队员踩着悬空的铁链、冒着敌人的炮火,向泸定桥发起冲锋。战士刘金山的手臂被敌人的子弹打穿,鲜血浸透了衣袖,却依然紧握铁链向前攀爬。
如今我们虽无需面对枪林弹雨,但在工作中遇到挑战时,要像突击队员那样勇于冲锋,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责任面前不推诿,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的担当。长征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长征精神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让我们以长征精神为指引,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以信仰为帆、以担当为桨,劈波斩浪、奋勇前行,用实际行动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壮丽篇章!
——酒店系2024级酒店管理3班
李嘉欣
看完《长征故事》,我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长河,踏上了先辈的漫漫征途。长征,二万五千里的红色轨迹,是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更是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它承载着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对理想的坚守。长征途中,先辈们以钢铁般的意志突破封锁,用血肉之躯跨越绝境。“半条棉被” 彰显军民情深,“军需处长” 诠释舍己为公。这些故事都让我明白,长征精神,就是把人民心中放在最高位置的初心,是直面生死绝不退缩的勇气,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的信念灯塔。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虽远离战火硝烟,但仍需传承这份红色血脉。在学习中,我们应以长征精神攻克难题,在生活里,我们也要用长征信念点亮微光。我们要把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化作脚踏实地的行动,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新长征”篇章,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奋斗中熠熠生辉!
——经济管理系2024级大数据与会计5班
佘丽婷
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征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那些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深入了解长征精神和故事后,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对长征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面对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红军战士们凭借着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战胜了千难万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生动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是这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支撑着他们跨越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征程,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这种精神让我明白,无论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和勇气。
——文化服务系2024级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
(新媒体运营)1班 何润
在1934年的11月28日,红三军团第5师为防止桂军侧翼进攻的红军主力,红军以血肉之躯坚守阵地,激战了三天三夜;此同时在全州脚山铺,也在展开激烈的战斗,红1军师师长李聚奎率部夜袭敌阵,用刺刀杀出了一条血路,红军付出了巨大牺牲,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这就是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湘江血战。湘江血战中体现出的顽强意志,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湘江血战中红军将士们的顽强意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奋勇拼搏,永不向困难低头。湘江血战不仅是一场军事战斗,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让我深刻体会到长征精神的伟大内涵,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艺术系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3班
唐鑫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