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马班学员深度洞察世情、国情、党情,筑牢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勇担时代使命,在广泛涉猎、钻研问题、融会贯通中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充分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引领效能 ,近日,各系团总支带领第三期青马学员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青马学员及朋辈榜样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读书分享会。
旅游系
青马学员陈瑞杰同学以欧·亨利的经典短篇小说为切入点,结合《麦琪的礼物》《二十年后》等作品,剖析了欧·亨利笔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人性挣扎。他提到,欧·亨利通过“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结局(即“欧·亨利式结尾”),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与人性的复杂性。例如,《二十年后》中,友情与正义的冲突让读者在感动中反思法律与情感的边界;《麦琪的礼物》则以幽默笔触展现贫困中的温情,传递了“爱与牺牲”的永恒主题。
青马学员张子杏同学回望历史与展望未来的交织,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志向,无不彰显着仁人志士为中国梦前赴后继的精神传承。而作为新时代青马班学员,她更将目光聚焦当下:投身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在田间地头播撒知识火种;扎根科研一线突破技术壁垒,为科技强国注入青春动能;于平凡岗位坚守初心,用点滴努力汇聚时代洪流。这些实践路径的分享,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更传递出“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的坚定信念。
最后,旅游系团总支书记朱书乐老师对本次分享会进行总结,并提出希望大家像《中国梦》里写的‘共筑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希望’,也像欧·亨利笔下的人物,在平凡中创造奇迹。”朱老师以“青马社区秋日读书分享会”的实践精神收尾:“愿你们从书本走向社区,在基层服务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酒店系
青马学员邱美同学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苦难辉煌》。该书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起点,串联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历程,展现五四运动、长征等历史事件,刻画革命先驱在磨难中的抉择,揭示党走出独立道路的历程。她感悟到,书中国际视角下的历史因果分析,让革命胜利的必然性更清晰,而革命者“只为信仰”的精神,启示当代青年在困境中坚守初心,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青马学员刘涛同学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因何而来 为何而去》。以高考为切入,抛出了一个直击人心的问题:我们“来自何处”不重要,“去向何方”才是人生的命题。他从中感悟到,价值实现与环境无关,应保持学习之心,别做庸俗的“事务主义家”,设定目标抛开他人眼光,呼吁大家不改初心,不易原貌,把“因何而来”的答案,活成“为何而去”的精彩。
最后,酒店系总团支书记陈丽米老师总结时寄语同学们:“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的价值不会立竿见影,但当你迷茫困惑时,书中的文字或许能让你豁然开朗;在遭遇挫折时,也能找到共鸣与力量。同时,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于课堂与书本,要敢于走出舒适圈,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大胆试错、勇于实践。把书本中的智慧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阅读与行动中不断突破自我,收获成长!”
经济管理系
青马学员熊艺同学以《朱自清散文名篇》为切入点,带领大家走进朱自清笔下的世界。从《背影》中细腻的父子深情,到《荷塘月色》中含蓄的时代隐喻,再到《匆匆》里对时光的哲思,为我们剖析了朱自清文字中细腻情感与独特韵味。
青马学员范湘同学围绕《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展开深度解读。她从历史维度出发,结合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剖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通过对比不同思想流派的实践成果,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并阐述了其理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引领作用。
最后,陈赫明地老师对本次分享者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大家积极参与阅读、分享知识的热情表示充分肯定,并希望大家能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坚持下去,持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我,共同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文化服务系
青马学员俞佳同学分享了《毛泽东的思想》,她讲到研读毛泽东思想,我深受震撼与启迪。“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对国情的精准洞察,是不盲目跟从、敢于创新的果敢。“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彰显一心为民的情怀,让我明白人民力量的磅礴。他对矛盾的深刻剖析,教会我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毛泽东思想如火炬,照亮我在迷茫中前行的道路,激励我在新时代为梦想不懈奋斗 。
青马学员张俊同学分享了《青春之歌》,他讲到翻开《青春之歌》这本书,他走进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主人公林道静出身地主家庭,却不甘被命运摆弄,在一系列挫折中,她没有沉沦,而是在革命者的引领下,逐渐觉醒,走向革命道路。林道静的经历深深震撼着我。她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让我看到青春应有的坚韧;她对革命理想的执着,使他明白青春要有崇高追求。与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相比,虽少了风雨如晦的考验,但青春的责任与担当一脉相承。合上书之后他深知青春不能在安逸中虚度,要像林道静一样,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浪潮,在奋斗中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让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经过本次读书分享会,彼此分享读书心得,促使同学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引导青马学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对理论的运用能力。
艺术系
青马学员任淑蓉同学向我们推荐了一部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通过老舍那犀利且深刻的文笔,《骆驼祥子》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详尽展现了旧有社会制度如何残酷地摧毁一个勤劳善良的人的梦想与意志。故事里的主人公祥子原本怀揣着朴素的理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然而,在一系列接踵而至的打击面前——先是大兵掠走了他的车子,接着孙侦探敲诈了他的血汗钱,最后虎妞强加给他的不幸婚姻彻底断送了他的梦想——祥子逐渐失去了生活的斗志。最终,“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呢?人却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造化弄人”的悲凉结局令人扼腕叹息。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体奋斗与失败的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旧中国社会的病态与人性的扭曲。它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的和平稳定环境,并勇敢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
青马学员卢虹颖同学给我们分享的则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专家罗翔主笔的《法治的细节》,这本书是罗翔老师极具影响力的法学随笔集,书中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将刑法学原理与社会热点深度融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鞭辟入里的分析,探讨法治精神、人性思考与道德困境。它不仅是一部普及法律知识的佳作,更引发读者对公平正义、生命价值的深刻自省,堪称连接法学理论与大众认知的桥梁,在法律普及与人文思考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正因如此,学会接纳批评之声尤为重要——缺乏不同视角的审视,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确信的认知陷阱,将片面的观点当作真理。而书中第五章“读经典的意义”同样值得深入探讨。罗翔老师从多个维度展开,探讨经典著作如何突破时代与个体的局限,帮助我们在永恒的智慧中校准认知坐标。我想重点分享其中关于经典与人性的洞察,以及它对我们理解法治精神的深层启示。
最后杨玉婷老师总结了“读书提效”的说法,但读书绝不应只是为了完成学业任务。图书馆是座知识宝库,大家有空可以多去坐坐,那里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滋养一个人的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的书多了,谈吐和气质自然会发生变化。回顾过往,在我们长辈那个年代,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那时候,能读完高中甚至本科的人,如今大多发展得不错。其实到了现在,这个道理依然适用。无论是正在准备专升本的同学,还是其他阶段的学习者,读书都是自我提升的关键。不过,读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与实践结合。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接下来一周是实训,之后课程相对轻松,希望大家能合理规划时间,静下心来多读书,相信书籍会给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来源 | 第三期青马工程培训班
图片 | 各系团总支
文字 | 吕雪梅
编辑 | 李诗慧
审核 | 周平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第三期“青马工程”培训班赴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致敬英烈铸牢信仰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