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第一期读书分享会!
日期:2025-03-27  发布人:团委  浏览量:247

为引导青马班学员深度洞察世情、国情、党情,筑牢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勇担时代使命,在广泛涉猎、钻研问题、融会贯通中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充分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引领效能 ,近日,各系团总支带领第三期青马学员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青马学员及朋辈榜样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读书分享会。

旅游系

640.png

青马学员李露同学聚焦《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展开分享。她结合书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认为当代青年应立足实际、深入思考,尤其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在文旅产业发展中要注重实地调研,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

640 (1).png

青马学员张鹏同学则围绕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畅谈体会。他以“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为切入点,结合旅游行业特点,认为“服务意识是职业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导游讲解还是景区接待,都需要站在游客角度思考需求。

640 (2).png

分享结束后,朱书乐老师鼓励学员们在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希望同学们将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融入专业学习,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转化为职业素养,在未来的文旅行业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酒店系

640 (3).png

青马学员肖露同学分享的书籍是《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来说,这本书不仅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更是引领我们牢记总书记殷切期望、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她深切的感悟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应为国家做出奉献,应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640.jpg

青马学员刘俊良同学向大家分享了费通孝先生的《乡土中国》,该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面映照文化本源的镜子。他认为:费通孝用朴素的笔触勾勒出乡土社会的肌理,让我们在传统与现实的交织中看清未来,思索未来。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记忆维护的共同经验,而这份经验,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640 (4).png

最后酒店系团总支书记陈丽米老师谈到: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通过分享和交流,我们可以将个人的阅读体验转化为集体的智慧。我们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分享的不仅仅是书籍,更是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万物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经济管理系

640 (5).png

蒲闯老师分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他认为:“这本书是新时代青年人的‘行动指南’”。蒲老师结合书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等篇章,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治国理政智慧融入校园实践。他特别强调:“同学们要做‘心怀国之大者’,从服务同学的小事做起,践行青年责任。”

640 (6).png

陈赫明地老师解读《苦难辉煌》,他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陈老师以金一南先生笔下的革命史诗为切入点,带领学员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当谈到长征精神时,他动容地说:“青年人的信仰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克服困难、服务集体的行动中淬炼而成的。”

青马学员陈晨同学分享的书籍是《苦难辉煌》。她说:“我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感悟到,学习时遇到难题、考试失利等挫折,如同小苦难,咬牙坚持便能丰富知识储备;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反思出,成长路上应坚定内心、专注目标,不被外界干扰。谈及长征,她认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激励众人直面生活挑战,像参加比赛、克服拖延等。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奉献精神,也让我决心为梦想全力以赴。

青马学员庞金宝同学分享的书籍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认为:“当我读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后,深感其思想深邃且贴近实际。书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清晰方向。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到推进自我革命,从强调人民至上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每一部分都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它不仅让我对国家的发展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激励我在日常学习中积极践行这些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40 (7).png

陈赫明地老师寄语:“愿大家把读书收获转化为服务师生的行动,让‘青马’精神在经管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文化服务系

640 (8).png

青马学员张叙冉分享的书籍是《毛泽东传》。她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640 (9).png

青马学员张俊分享的书籍是《中国共产党简史》。他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我们铭记党的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艺术系

640 (10).png

青马学员卢虹颖同学给大家分享的书籍为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结合自身经历感与读书感悟与我们分享:"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经典名言,每次读到这句话,我的内心都会被深深触动。这本书不仅是一部革命英雄的成长史,更是一曲青春奋斗的赞歌。他让我明白,真正的青春,不是享乐与安逸,而是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在奋斗中铸就辉煌。同时,这部小说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保尔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享受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这种崇高的人生追求,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文旅学院的一子,应该谨记校训精神,投身到五比五育的活动中去,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勇攀高峰,在探索中锤党性、铸党魂,不断练就真本领,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文旅英才。

640 (11).png

青马学员李佳颖同学分享的是戴望舒先生创作的《雨巷》,她说:“戴望舒创作《雨巷》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大革命失败后的黑暗时期,政治环境压抑,社会动荡不安,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陷入了迷茫、苦闷与彷徨。如“雨巷”象征着当时黑暗、压抑的社会现实,它悠长而寂寥,正如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人看不到尽头和希望;“丁香姑娘”则象征着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美好与光明,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些美好的事物如同雨中的丁香般,美丽却又脆弱,难以捉摸。”我们当以书为镜:艺术创作不能止步于“太息般的目光”,更需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将个人才情熔铸于社会进程。雨巷中的徘徊,终要化作开拓的跫音;丁香般的愁怨,应在为人民抒怀的笔触中升华。让我们以《雨巷》为鉴,用艺术传递信仰,在新时代的“雨巷”里,做擎灯引路的“撑伞人”,让青春与理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土壤中扎根绽放!

640 (12).png

艺术系团总支书记熊鑫老师总结认为:此次青马读书分享会,同学们以文学为舟,在经典中探寻信仰的力量。展现出艺术学子对文学与现实的深刻思辨。分享中,同学们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引,剖析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与抗争精神,将诗意的愁绪升华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场分享不仅是文学的对话,更是一次思想的淬炼。期待同学们继续以艺术语言传递信仰,在创作中熔铸家国情怀,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以笔墨丹青书写属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奋进答卷!

来源 | 第三期“青马工程”培训班

图片 | 各系团总支

文字 | 各系团总支

编辑 | 董钦月

审核 | 周平

收藏本页